从考核、日常职责与收入方面,来看古代老师这个职业

2019-09-11 17:36:59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3
【摘要】老师,是一项很神圣的职业。国家规定,每年的9月10号为“教师节”。因为在9月,其他节日相对较少,不会和教师节撞到一起,以此来彰显对教育的重视。每年到了这一天,学校会给老师颁发奖励,学生们也会纷纷制作小

老师,是一项很神圣的职业。国家规定,每年的9月10号为“教师节”。因为在9月,其他节日相对较少,不会和教师节撞到一起,以此来彰显对教育的重视。每年到了这一天,学校会给老师颁发奖励,学生们也会纷纷制作小礼物,来表达自己的心意,以此来感恩老师,日以继夜地教书育人。其实,教师节并非是现代成立的节日,而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朝,就有了“教师节”的雏形。明代思想家黄宗羲在《与陈乾初论学书》中写道:汉、晋时期,每年农历8月27日,即孔子诞辰日这天,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。

“教师节”之风,就是从汉朝之后开始的。世人尊重孔子,因此每年以孔子诞辰作为古代教师节的日子。皇帝带头行感恩教育之风,以祭拜孔子来表现朝廷对教育的重视。这种风气到了唐宋更为盛行,祭拜之礼也越来越盛大,皇帝不仅亲自前往孔子庙,在宫中也会宴请国子监的老师“布席函丈(教师)为饮食之客,席间词赋其娱”。教师节只是反映古代教师地位的一个缩影,早在西周时期就有“弟子事师,敬同于父”的说法,《吕氏春秋·尊师》也有记载:生则谨养,死则敬祭,此尊师之道也。”从这些细节,都能感受到古代老师的地位,是多么崇高,但是你了解了当老师有多难后,就会觉得这份礼遇是理所应当的。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,看看在古代当老师是种什么体验。

从考核、日常职责与收入方面,来看古代老师这个职业

先说下在古代怎么才能成为老师?

春秋战国的时候,想要成为老师,不需要经过什么考试,唯一的判定标准,就是这个人的学识是否有名气。一般以年长的有学识之人,就被认为是老师。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中记载:“齐襄王时,而荀卿最为老师。”荀卿当年东游齐国,很有名气,被齐襄王尊为老师。老师的叫法,也是从春秋战国兴起的。

荀卿是儒家的代表人物,而提起儒家,就不得不提起孔圣人。孔子在未成为圣人之前,也是通过周游列国,以学识名满天下,并收下了72个弟子,当上了老师,史称“孔门七十二贤”。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曾记载:“孔子以诗、书、礼、乐教,弟子盖三千焉,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。”孔子与应该算是最早老师的前身了,在春秋战国时期想要当个老师,难度应该不太大,只要积攒一定的名气,就可以当老师。

从考核、日常职责与收入方面,来看古代老师这个职业

而这种当老师的办法,太过简陋,也存在滥竽充数之辈,直到汉朝,才出现了另一种选拔老师的形式——考试,其大概形式,类似就是考取“当代的教师资格证”,只有通过了考试,才能成为老师。从这里出现了区别,就是在不同学府当老师,要求也不一样。如果只是在私塾当个夫子,那么考中一个秀才,就可以了。但若是在太学教学,要求就要高很多,不仅年龄不能超过五十岁,之前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学经历,一般只有社会名流才能担任。太学相当于现代的名牌大学,私塾相当于专科。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,能进去的老师,都是学富五车的。

愿陛下兴太学,置明师,以养天下之士”的建议,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。王莽时天下散乱“礼乐分崩,典文残落”。
从考核、日常职责与收入方面,来看古代老师这个职业

从隋唐之后,当老师之路愈发艰难,考核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。在《登科记考》中记载:“诸博士、助教,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。”即便通过了前面的普通测试,成为老师,每年也要进行“考级”,而考级的难度大小,取决于老当年的授课数量,授课数量越多,自然考级难度越大,以此来衡量老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,继续教学。

从明清之后,当老师还要看自己教的学生,能有考出去的,也就是现代的及格率。在《明会典》记载:“府学教授有9名学生在乡试中举”,才能得到晋升。但是如果常年没有学生中举,也不意味着饭碗就保住了,而是会被辞退。如果真有滥竽充数的,往往就要抓去问罪。

从考核、日常职责与收入方面,来看古代老师这个职业

古代老师的日常职责是什么?

古代老师的日常职责是什么呢?韩愈曾经说过: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这里面已经说出了老师的指责分别为传道、授业和解惑。而在此之前,还有几件事是老师需要做的。当有考生入学之后,如果老师觉得这个学生的学习实在太差,就会以强行辞退的方式,拒绝教授他知识。《洞学榜》中记载:

“自今凡奉公移来者,慎于所选,从游之后,洞师验与可拒者则拒之,上司不必挠其权。其四方有志之士,听其肄业。”

而老师因为学生水平太差,而辞退的例子,其实并不多,因为这种方式并不认道,也不符合孔子的教学思想。在文人之中,孔孟之道是他们的信仰。孔子教学讲究的是“有教无类”,不管什么样的人,只要有学习的心,一般就不会被辞退,除了个别的例外。

从考核、日常职责与收入方面,来看古代老师这个职业

其次就是日常教学。古代老师的教一般是四书五经、经史子集与六艺,就是礼乐射御书数等等。而教书过程分成三步。第一步是学生自己拿着课本,由老师知道分开段落间隔,也就是先把书籍的大致句子划分出来。第二步是老师读书,让学生跟着读。这个过程和电视剧上演的一样,摇头晃脑,每句都要读上3-5遍,以此来增强记忆。最后一步才是真正地理解书中意思,老师逐句逐词甚至逐字解释,学生在底下认真注释,如有不懂的只能下课去询问。

每天上完课,老师都会留作业,就是一个字,背。背的内容就是当天的授课内容,第二天会当堂抽查,如果背不下来,就会被戒尺打。老师教学内容基本就这些,而他们的上课时间,不同私塾的规定是不同的,大致为上午两节,下午两节,每个月还会有私塾的山长教学。

“每旬山长入堂,会集职事生员授讲、签讲、覆讲如规,三、八讲经,一、六讲史,并书于讲簿。每月三课,上旬经疑,中旬史疑,下旬举业。”

从考核、日常职责与收入方面,来看古代老师这个职业

古代老师的收入怎么样?

古代老师的收入,是由教学的单位决定的。上面已经提及了,不同学府,当老师的考核难度是不一样的,私塾的难度最低,自然收入也是最低的。单位一般分为两种,一种是公学,是朝廷出钱建立的最高学府,比如汉朝的太学,或者唐朝的国子监等等,这种单位的老师,已经不是普通百姓,而是有官职的人,是真正的入仕了。而另一种就是民办的学府,也就是私塾,一般由地方掏钱建造,请地方有名的秀才来当老师,自然价格不同。

先说一下在公学上班的老师收入,最早的太学是在汉朝,汉武帝建立了太学学府。在太学教书的老师叫做“太学博士”。从汉代到两晋,太学博士是正六品官,除了教学,是可以参加朝廷议政的,地位十分尊崇,收入自然也很高,这里说一下,古代老师的薪酬分为三种,分别是钱,粮食,或者钱加粮食。而太学博士的收入,在史书记载:最开始为四百石,后来涨成六百石。四百石级别,每月能领导的粮食足足上千斤,意味着什么呢?在正常年代,1000斤粮食能够养活几十人,所以,粮食就是钱,吃不了的粮食也会想办法到粮行去兑换。按照汉朝的米价来推算,1两银子大概400斤大米,也就意味着,正常公学老师收入,一个月也有3两银子,这在古代恐怕是工薪阶层一年的收入。

从考核、日常职责与收入方面,来看古代老师这个职业

而平常的私塾老师收入,就比公学差得多。私塾一般是地方集资建立,或者社会募捐而来,一般呈现的状态,是越有钱的私塾,老师的收入也越高。不过总体的收入差不多一个月的粮食是公学的一半,也没有任何的福利,收入由私塾的校长发放,也就是山人。折合成银子大概每个月1两左右,也远高于做苦力的。

除了这些基本收入外,从孔子流传下来的拜师礼。学生第一次见到老师,都会带“束脩”来表示敬意,束脩”就是腊肉,《论语·述而》中记载:“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”也就是说,行拜师礼的时候,每个学生要给老师拿十根腊肉,那么多学生,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。而且,不论是在私塾还是公学,只要学生能够金榜题名,都会有相应的奖金来奖赏。综上所述,老师的收入是中上等的,而且地位很高。

从考核、日常职责与收入方面,来看古代老师这个职业

总结:

古代教师的地位尊崇,与自身付出的努力挂钩,看似光鲜的背后,不知有多少寒窗苦读的辛酸。学而优则仕,一直是古代文人的终生目标。古人对老师十分尊重,不是没有道理的,正是亲身经历了仕途的艰辛,才希望从自己手上,宁肯严厉一点,也希望能够多考出去几个学生。这份心情,不论古今都是一样的,感谢所有伴随过我们青葱岁月的老师。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